群众满意就是我的工作标准——记耒阳市太平圩乡便民服务中心阳海波
群众满意就是我的工作标准——记耒阳市太平圩乡便民服务中心阳海波
群众满意就是我的工作标准——记耒阳市太平圩乡便民服务中心阳海波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卢健 衡阳报道(bàodào)
在基层一线,总有这样一群干部,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他们没有(méiyǒu)豪言壮语,只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默默奉献;没有惊天动地,却(què)用点点滴滴温暖了群众的心田。耒阳市太平(tàipíng)圩乡便民服务(fúwù)中心主任阳海波正是广大基层干部的代表,从乡村振兴到政务(zhèngwù)服务,阳海波在每个岗位都干出了特色。
初见阳海波,是在太平圩乡便民服务中心。这位戴着眼镜斯文有礼的基层干部,正耐心地为一位老人(lǎorén)讲解(jiǎngjiě)医保政策。
谈起2024年9月那场强风,让阳海波至今(zhìjīn)难忘。“安置点屋顶被掀翻时,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必须(bìxū)确保群众安全。”回忆起那个暴雨夜,他的眼神(yǎnshén)依然坚定。
村民贺良才清楚地记得,当时风雨交加,是阳海波第一个爬上摇摇欲坠的屋顶。“雨水顺着他的雨衣往里灌,安全(ānquán)绳勒得他手臂发紫(fāzǐ),可他硬是(yìngshì)坚持到天亮。”
这样的紧急时刻,在阳海波20年(nián)的基层工作中并不少见(jiàn)。2024年冰冻灾害(zāihài)期间,他连续72小时驻守大厅,开通“救灾绿色通道”办理287件(jiàn)受灾补贴。“群众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必须第一时间站出来。”他说。
服务(fúwù)群众的"多面手"
从乡村振兴到政务服务,阳海波在每个岗位(gǎngwèi)都干出了特色。
在乡村振兴办,他5天修正1300余条问题数据,更新信息720余项,同事记得他“困了就趴在桌上打个盹”;任(rèn)政务中心主任后,他推行“三心”服务(fúwù):耐心倾听、细心办理、暖(nuǎn)心回访。窗口工作人员(gōngzuòrényuán)小刘说:“阳主任常跟我们说,办事不能只看(kàn)材料齐不齐,更要看群众心里暖不暖。”
他创新“背包上门办”服务,走遍全乡9个村265个组(gèzǔ),为(wèi)130余名留守老人上门办理业务。
“很多老(lǎo)人行动不便,我们就(jiù)背着设备上门。”阳海波说,最远的一次徒步两个多小时,翻过三座山头,“看到老人们办完事开心的样子,再累也(yě)值得。”
在他的推动(tuīdòng)下,太平圩乡政务服务中心(fúwùzhōngxīn)办理时限压缩42%,“清廉大厅”建设获市级表彰。问及秘诀,他笑着说:“就是把群众的事当成(dàngchéng)自己的事来办。”
执法一线的“暖心(nuǎnxīn)人”
在综合行政(xíngzhèng)执法局的经历,让阳海波练就了"刚柔并济"的工作方法(fāngfǎ)。
“执法(zhífǎ)不是冷冰冰的(de)处罚,要让群众明白道理。”他回忆查处"白板肉"案件时,面对持刀威胁的摊主:“谁敢扣(kòu)我(wǒ)的肉,我就跟谁拼命!”,他选择用耐心普法化解对抗,用真诚赢得理解。“最后在雨里站了半个多小时给摊主撑伞讲道理是希望让他感受到执法的温度。”最终,老李不仅配合执法,后来还成(háichéng)了市场里的守法模范。
“执法(zhífǎ)要有(yǒu)力度,更要有温度。”阳海波说。这种“有温度”的执法理念,让他在担任宣传股长(gǔzhǎng)时创新新媒体宣传,树立了执法队伍良好形象。
乡村振兴(zhènxīng)的“实干家”
2022年,阳海波作为“万雁入乡”第一书记来到耒阳市灶市街街道王子村。面对塘坝(tángbà)塌方、道路狭窄等问题,他(tā)和村支书(cūnzhīshū)多方奔走筹集资金,最终完成塘坝护坡2000余立方,加宽道路500余米,安装(ānzhuāng)太阳能路灯200余盏,栽种风景树40余棵。
“乡村振兴不是喊口号,要一件一件实事干出来。”阳海波说,看到村民走在明亮的新路上开心的样子,“这就是我们工作(gōngzuò)的意义(yìyì)。”
一年多的时间(shíjiān)里,阳海波敲门入户开展疫情防控,踏进田间地头(dìtóu)整治耕地抛荒,奔赴火情一线守护绿水青山,深入调研项目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他把汗水挥洒(huīsǎ)在乡村土地上、把实事办进人们心坎里、把奋斗镌刻(juānkè)到峥嵘岁月中。
7次市政府嘉奖、3次优秀共产党员、耒阳市五一劳动奖章......面对荣誉,阳海波很淡然:“这些都是群众给的(de),我更(gèng)看重他们的笑脸(xiàoliǎn)。”
采访结束时,阳海波又要去村里走访。望着他远去的(de)背影,记者想起他常说(shuō)的一句话:“群众满意就是我的工作标准,再小的需求也要用心办好。”这或许(huòxǔ)就是这位基层干部最真实的写照。
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卢健 衡阳报道(bàodào)
在基层一线,总有这样一群干部,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他们没有(méiyǒu)豪言壮语,只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默默奉献;没有惊天动地,却(què)用点点滴滴温暖了群众的心田。耒阳市太平(tàipíng)圩乡便民服务(fúwù)中心主任阳海波正是广大基层干部的代表,从乡村振兴到政务(zhèngwù)服务,阳海波在每个岗位都干出了特色。
初见阳海波,是在太平圩乡便民服务中心。这位戴着眼镜斯文有礼的基层干部,正耐心地为一位老人(lǎorén)讲解(jiǎngjiě)医保政策。
谈起2024年9月那场强风,让阳海波至今(zhìjīn)难忘。“安置点屋顶被掀翻时,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必须(bìxū)确保群众安全。”回忆起那个暴雨夜,他的眼神(yǎnshén)依然坚定。
村民贺良才清楚地记得,当时风雨交加,是阳海波第一个爬上摇摇欲坠的屋顶。“雨水顺着他的雨衣往里灌,安全(ānquán)绳勒得他手臂发紫(fāzǐ),可他硬是(yìngshì)坚持到天亮。”
这样的紧急时刻,在阳海波20年(nián)的基层工作中并不少见(jiàn)。2024年冰冻灾害(zāihài)期间,他连续72小时驻守大厅,开通“救灾绿色通道”办理287件(jiàn)受灾补贴。“群众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必须第一时间站出来。”他说。
服务(fúwù)群众的"多面手"
从乡村振兴到政务服务,阳海波在每个岗位(gǎngwèi)都干出了特色。
在乡村振兴办,他5天修正1300余条问题数据,更新信息720余项,同事记得他“困了就趴在桌上打个盹”;任(rèn)政务中心主任后,他推行“三心”服务(fúwù):耐心倾听、细心办理、暖(nuǎn)心回访。窗口工作人员(gōngzuòrényuán)小刘说:“阳主任常跟我们说,办事不能只看(kàn)材料齐不齐,更要看群众心里暖不暖。”
他创新“背包上门办”服务,走遍全乡9个村265个组(gèzǔ),为(wèi)130余名留守老人上门办理业务。
“很多老(lǎo)人行动不便,我们就(jiù)背着设备上门。”阳海波说,最远的一次徒步两个多小时,翻过三座山头,“看到老人们办完事开心的样子,再累也(yě)值得。”
在他的推动(tuīdòng)下,太平圩乡政务服务中心(fúwùzhōngxīn)办理时限压缩42%,“清廉大厅”建设获市级表彰。问及秘诀,他笑着说:“就是把群众的事当成(dàngchéng)自己的事来办。”
执法一线的“暖心(nuǎnxīn)人”
在综合行政(xíngzhèng)执法局的经历,让阳海波练就了"刚柔并济"的工作方法(fāngfǎ)。
“执法(zhífǎ)不是冷冰冰的(de)处罚,要让群众明白道理。”他回忆查处"白板肉"案件时,面对持刀威胁的摊主:“谁敢扣(kòu)我(wǒ)的肉,我就跟谁拼命!”,他选择用耐心普法化解对抗,用真诚赢得理解。“最后在雨里站了半个多小时给摊主撑伞讲道理是希望让他感受到执法的温度。”最终,老李不仅配合执法,后来还成(háichéng)了市场里的守法模范。
“执法(zhífǎ)要有(yǒu)力度,更要有温度。”阳海波说。这种“有温度”的执法理念,让他在担任宣传股长(gǔzhǎng)时创新新媒体宣传,树立了执法队伍良好形象。
乡村振兴(zhènxīng)的“实干家”
2022年,阳海波作为“万雁入乡”第一书记来到耒阳市灶市街街道王子村。面对塘坝(tángbà)塌方、道路狭窄等问题,他(tā)和村支书(cūnzhīshū)多方奔走筹集资金,最终完成塘坝护坡2000余立方,加宽道路500余米,安装(ānzhuāng)太阳能路灯200余盏,栽种风景树40余棵。
“乡村振兴不是喊口号,要一件一件实事干出来。”阳海波说,看到村民走在明亮的新路上开心的样子,“这就是我们工作(gōngzuò)的意义(yìyì)。”
一年多的时间(shíjiān)里,阳海波敲门入户开展疫情防控,踏进田间地头(dìtóu)整治耕地抛荒,奔赴火情一线守护绿水青山,深入调研项目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他把汗水挥洒(huīsǎ)在乡村土地上、把实事办进人们心坎里、把奋斗镌刻(juānkè)到峥嵘岁月中。
7次市政府嘉奖、3次优秀共产党员、耒阳市五一劳动奖章......面对荣誉,阳海波很淡然:“这些都是群众给的(de),我更(gèng)看重他们的笑脸(xiàoliǎn)。”
采访结束时,阳海波又要去村里走访。望着他远去的(de)背影,记者想起他常说(shuō)的一句话:“群众满意就是我的工作标准,再小的需求也要用心办好。”这或许(huòxǔ)就是这位基层干部最真实的写照。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